耳前“小洞”大解密

来源: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
 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见有的人耳朵前有个小洞洞,一些长辈会把这个叫做“仓眼”或者“耳仓”,代表“大仓流,小仓满”,不愁吃穿,是富贵的象征,但实际上,这种现象是一种先天性的外耳畸形,学名叫做“先天性耳前瘘管”,那什么是耳前瘘管?
 
  耳前瘘管
 
  耳前“小洞”大解密
 
  耳前瘘管是在耳朵附近的一个小洞。瘘管口大多在耳轮脚前方,少数开口于脚屏切迹至口角的连线上,或在耳廓、耳垂的其他部位。耳前瘘管可穿过耳轮脚或耳廓部软骨,深浅长短不一,常有分支,瘘管路径长的可深入外耳道深部,或向后到达乳突表面。
 
  为什么会出现耳前瘘管
 
  人在出生前的几个月,由于胚胎发育期形成耳廓的组织发育不全引起的耳前瘘管,它的样子长得和鱼有点相像,因为这时候的胚胎头部两侧有像鱼鳃一样的结构,叫鳃裂。耳前瘘管是第一鳃裂的遗迹。
 
  耳前瘘管可以单独发生而不伴有其他的耳朵畸形。也有少数人同时伴有腭裂、副耳廓、耳廓发育不全,遗传性耳聋等先天性畸形。耳前瘘管一般开口于耳前,轻的仅在耳前有一凹痕;重者瘘管可以有广泛的分支,形成多个盲管甚至可以绕到耳后而造成耳后感染。
 
  先天性耳前瘘管在不同人群中的患病率存在差别,在我国为1.2%~2.5%。先天性耳前瘘管可以散在发病或者家族遗传,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外显不全,还表现出高度的遗传异质性。25%~50%为双侧发病,大多有家族史,有隔代遗传现象,以及患病体侧的家族一致性。有研究显示,父母有双侧先天性耳前瘘管的,患者有更高的患病风险,其父亲有双侧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患者增加了35.7倍的患病风险,母亲有双侧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患者增加了7倍的患病风险。
 
  临床表现
 
  体征:
 
  耳前有一瘘管口,感染时其周围皮肤有红肿、隆起、压痛、触之有波动感,或破溃溢脓,反复感染者可有瘢痕形成,无感染时挤压瘘管口有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溢出。
 
  单纯性:
 
  平时无自觉症状。
 
  分泌型:
 
  瘘管内皮屑及皮脂腺分泌物堆积导致瘘口经常有白色分泌物,可以引起局部皮肤瘙痒,局部隆起。
 
  感染性:
 
  局部红、肿、痛,瘘口溢脓液;严重者出现周围软组织肿胀,形成脓肿破溃或者肉芽,反复感染经久不愈。
 
  如何治疗
 
  1.如果无耳前瘘管感染病史,可不予处理。可以选择为避免以后发生感染而要求手术切除。
 
  2.慢性炎症要控制炎症后考虑手术切除,避免反复发作。
 
  3.急性发炎情况下要去耳鼻喉科进行诊治,一般先局部热敷消肿抗炎,等待炎症控制后再后续治疗;如果出现脓肿发臭,就要进行切开引流,清理脓肿区域。控制感染后建议行瘘管切除术,避免以后反复感染。
 
  目前针对先天性耳前瘘管切除的主要手术方式可分为2种,即单纯瘘管切除法和耳前组织整块切除法。
 
  单纯瘘管切除法:
 
  沿着瘘管的走形完整切除瘘管而不影响其周围组织的手术方法。早应用于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手术方法,其优点是切除组织少,创伤小,缺点是容易忽略瘘管细小分支,且无法切除感染控制后耳前瘘管的周围瘢痕组织及潜在致病菌,从而导致复发。
 
  耳前组织整块切除法:
 
  将耳前瘘管及其分支、周围炎性和瘢痕组织以及颞筋膜浅层组织、耳轮软骨及软骨膜的一部分一并切除的手术方法。其优点在于手术范围扩大,视野更清晰;可彻底切除感染期瘘管周围的炎性组织、反复感染后遗留的瘢痕组织,但缺点在于手术创伤较大。
 
  疾病预防
 
  1、饮食上宜清淡,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,以蛋类或瘦肉为主,忌海鲜。
 
  2、平时多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,提高抵抗力,在身体抵抗力差的时候,炎症容易侵犯。
 
  3、没有感染过的瘘管注意不要用手去挤压,保护局部清洁,防止发生感染。
 
  4、耳痒的时候不要揉,容易导致细菌感染。
 
  5、在急性感染时,要通过局部热敷或使用抗生素来控制炎症,如果已形成脓肿,则应进行切开引流。
医生推荐/Expert
重庆仁品耳鼻喉专科医院
来院路线/Route to college

医院地址: 重庆市渝中区经纬大道772号